从华为推出鸿蒙车机系统到吉利牵手魅族打造Flyme Auto系统,在汽车智能化之路上,手机与车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也让慢慢的变多的用户对人、车、家的生态串联有着更多憧憬。伴随小米宣布造车,并于今年3月正式对外发布首款产品小米SU7参数图片),其热度有目共睹,这其中不乏品牌与雷总个人魅力的加持,但更多的是用户们对智能化体验、车联万物的畅享。那么“持续高热”的小米SU7究竟有哪些杀手锏?本期咱们就聊聊SU7的智能座舱评价与体验。
CC-1000T是车云研究院与合作伙伴从消费者体验方面出发,共同研发的智能座舱评价体系。“体系”将从性能、功能、旅程和座舱创新四大维度,结合客户的真实需求、功能诉求、核心旅程体验和因车而异的独创功能,以打分的形式,综合评价各款车型的座舱智能化表现。
作为一套秉承开放性和延续性原则的评价体系,CC-1000T也在伴随数据量的累积与智能汽车行业的不断前行与时俱进,目前累积测试车型已达177款。如今,我们的评价体系迈入了4.0时代,除了将现今普及度较高、但在之前位列加分项的功能划入基础项评测外,还增加了对核心应用的性能考察,并调整了部分评测项的打分标准。
升级后的《CC-1000T智能座舱评测体系》,依旧包含基础项与创新项两部分,基础项共涉及230个评测项,每项5分制,满分为1150分。创新项作为独立评价,根据车型表现,同样每项5分制,但不设总分上限。基础项与创新项之和为该车型智能座舱表现的总分。简言之,如今的“4.0体系”,难度更胜以往,想得高分,座舱体验的“大格局”、功能体验的“小细节”以及打造座舱的创造力,三者缺一不可。
本期测试车为小米SU7 2024款800km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Max版(以下简称小米SU7),该车定位四门轿跑,流畅的线个风口,将整车风阻系数降低到0.195Cd之余,也突显了运动化造型风格。
小米SU7车内采用环绕式设计,窄带式仪表屏+悬浮式中控屏设计,相比取消仪表的特斯拉Model 3/Y,思路上并不激进。内饰选用通过OEKO-TEX(纺织品行业标准认证系统)认证的软性面料,确保材质对人体无害,实际触感细腻且有一定高级感。值得一提的是,中控台延伸区保留了空调温度、风量、尾翼高度和车身高度调节的实体按键,便于用户在行车中盲操。
16.1英寸中控屏分辨率为3072x1920,屏占比达到了91.7%,窄边框+高分辨率为屏幕观感增色不少。作为以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起家的公司,软件是其强项之一,车机内嵌的小米澎湃OS系统就没有上手难点,首页采用卡片式UI设计,每个卡片均支持尺寸调节或展开为全屏。底部DOCK栏除了集成有HOME键、空调温控等功能外,中间的应用入口还带有3个自定义槽位,用户都能够根据自己的习惯将常用功能图标放在屏幕下方。
小米SU7的语音系统支持全车四音区定向识别,除了音乐、有声、目的地搜索等基本功比较扎实外,其内嵌的AI大模型还拓展了百科查询能力,并提升了新闻类内容搜索能力。不过语音系统对用户意图的理解,以及场景中的上下文理解仍不够到位。
结合基础项体验与体系评测结果来看,小米SU7基础项完成度为78.17%。借助高通骁龙8295芯片的算力支撑,小米SU7在车机冷启动、导航冷启动、导航搜索速度与核心应用启动速度等测试中,均交出了满分答卷。不过空调系统支持的智能化模式十分有限,场景模式可自定义的内容与能够联动的硬件也不够丰富。在基础项之外,小米SU7总计30项创新功能为其带来了138分额外加分,而它们会在出行过程中带来哪些高光体验呢?
在智能座舱“光速”发展的当下,新技术、新功能、新体验层出不穷,或许它目前不包含在基础项内,但能带来惊喜感和实用性,甚至有可能是座舱体验的点睛之笔,这就是为何我们会引入且高度关注创新项的原因。
再说评测过程与结果量化,我们会对这些基础项之外的创新功能进行评分,并将它们分为交互功能创新、数字化创新和座舱环境创新三类,以此更完善的对智能座舱的创新进行评价。
从上图可见,小米SU7的座舱环境创新得分最高,数字化创新得分次之,交互创新相对弱一些。结合我们列出的创新项来看,AI大模型、可插拔的拓展硬件为其增色不少,部分功能也展现出了软件定义汽车的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小米SU7共计30个创新项中,单项得分为4或5分的占比接近87%,可见大多数创新项在惊喜度、实用性和独创性三维度上,都有不错的表现。下面我们围绕用车旅程,为大家梳理各场景下小米SU7的创新表现。
所谓旅程维度,即从出行规划的“准备出发”阶段开始,到出行旅程结束后的“驾乘回忆”阶段,将用户出行的相关用车场景,通过“旅程”由点串成的线。同时将功能体验融入到场景中,并解析其带来的用户价值。
正所谓生活要有仪式感,驾车出行也是如此。车辆上电后,方向盘前方的车身剪影图案会翻转成7.1英寸液晶仪表并伴有“开机音效”,上次见到类似的设计还是在劳斯莱斯库里南上,这种迎宾体验为出行增添了仪式感与豪华氛围。
作为小米SU7上车仪式感的组成部分,用户都能够在车机中设置主驾座椅离车位置,再次进出辆车时,驾驶席座椅会自动后移或恢复至驾驶坐姿,为不同习惯、不同身材的用户更好的提供便利。
小米澎湃OS系统首页为导航、车控和多媒体共三个常驻卡片,除了支持排列顺序自定义外,拖动卡片中间的白色滑块还能调整单个卡片的大小,同时三个卡片均支持全屏显示,不一样的尺寸的卡片,UI适配效果都能令人满意。满足了用户对不同信息数据显示的主次分别和梯度划分,也在“霸屏”和浮窗之外给出了更合理的解决方案,一屏多用,看着还不糙。
作为一款“手机厂”造的车,与自家移动生态的互联必是看点,通过小米相互连通功能,用户可连接自己的小米手机并实现屏幕镜像和双向操作,开始屏幕镜像后手机会进入省电模式(屏幕亮度最低)。部分手机应用还支持以卡片的形式添加到车机内,并可调整为大卡片或全屏观看,相当于借手机应用商城拓展了车机内容生态,并满足了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只是目前,镜像到车机的手机屏画面常驻在屏幕左侧,更迎合驾驶员操作习惯,同时车机仅预设了一个卡片位显示手机应用,如果日后小米能提供手机镜像画面自定义,并允许多款手机应用同时上车,无疑会为该功能的体验锦上添花。
伴随汽车走向智能化,触控替代实体按键的操作逻辑逐渐普及,但从实际体验来说,新科技的可进化性与传统操作方式的便利性很难兼顾,用户选择汽配城方案也多属无奈之举,然而非原厂配件在耐用性、安全性和适配度方面,难免不尽如人意。既然众口难调,那成年人选择“都要”。
随小米SU7上市的,还有手机APP商城内的各种可插拔配件,其中部分配件需螺栓固定,以提升配件在行车过程中的稳定性。重点在于,这些官方配件都是根据SU7车内部件量体裁衣而来,不仅适配性更有保障,车机系统也为拓展硬件预留了软件接口。
以“中控屏物理按键”为例,通过按键可进行音量调节、空调设置等操作,车机相应画面会进行联动,中间的音量旋钮还支持触碰式NFC连接,实现小米相互连通。无论你是触控党还是按键派,都能通过配件让车更贴合自己的使用习惯。
时至今日,大模型上车已成为智能座舱的新蓝海,这方面后发的小米挤进了先头部队,其背后是商汤科技“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目前车机AI大模型可按照每个用户指令,中控屏内的提示图标/故障码查询、基于当前导航定位的周边地理信息查询、百科查询和文生图功能(AI绘画)。
得益于AI大模型的导入,语音助手能在不同场景下更高效的解答用户的疑问或满足多种需求,比如:
2、第一时间完成周边地点信息查阅与输出,满足了用户的好奇心,也能帮助用户更好的规划行程;
3、对家庭用户来说,AI大模型的百科与绘画能力,可以扮演孩子在车上的玩伴,用户则能够更专注于驾驶,降低分神照顾孩子导致危险的几率;
另外,小米目前仍在开发AI识车等更过拓展能力,未来AI大模型将在更多场景中扮演用户的全能助手。
小米SU7亮相后,网友们戏称其为“保时米”,除了外观设计之外,强调运动属性或许也是原因之一,从功能方面可见一斑,比如主驾座椅侧翼自动支撑。转弯时,驾驶席座椅侧翼内的气囊会自动充气,为驾驶员提供额外的侧向支撑与更沉浸的驾驶体验,同时整车更具运动与豪华气息。
除了会充气的侧翼,“大师模式”也是围绕驾驶体验展开的功能之一。开启该模式后,前后电机动力输出比例、能量回收前后比例可进行0-100%无级调节,车身稳定与牵引力控制管理系统也提供了多级可调,主打“随心所欲”。借助该模式,四驱版小米SU7可变为纯前驱或后驱状态,搭配车身稳定系统的宽容度,用户既能体验到不同驱动形式的差异,也可以解锁漂移的乐趣,大幅度的提高了该车的可玩性。当然,体验更多驾驶乐趣之余,希望车主和准车主们牢记安全至上原则,大马力纯电后驱车对驾驶技巧还是有要求的。
相比“大师模式”,M2自定义驾驶偏好设置更适合初级玩家或普通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该模式不仅支持动力响应、方向盘手感、悬架高度、悬架阻尼、电动尾翼开启角度、前后驱动力分配比例等操控相关项的设置,右侧雷达图还会伴随每一次调整而变化,帮用户更直观的了解当前设置下车辆综合表现,同时该模式也支持名称自定义。相比“大师模式”,自定义驾驶偏好中的选项足以让小米SU7实现千人千面,提供可玩性,也兼顾了不同用户对驾乘体验的追求。
从触控、语音的智能化操作,到系统依据环境信息自动化调节,智能座舱在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发展,聚焦功能体验,方向盘加热和座椅通风/加热的AUTO模式中就藏着认知智能的影子。开启AUTO模式后,系统会根据车内温度、车外环境和温度及当前空调系统运作时的状态做综合计算,判断用户对座椅通风、加热等舒适性功能的需求,并自动调节加热或通风功能的模式与挡位。用户无需在上车后手动开启相应功能,甚至在想开启相应功能时,发现座椅、方向盘已经有了热感或凉意,为用户所带来了无感化的智能用车体验。
行车时,导航语音播报与想听的歌“此起彼伏”、通过车机蓝牙电话又怕错过导航提示,未解决这些痛点,慢慢的变多的车型开始装备头枕音响。在小米SU7上,开启主驾头枕模式后,蓝牙电话和导航语音播报会从主驾头枕音响发出,音乐/音频仍为“公放”状态,既不干扰乘员娱乐体验,也保证了通话的私密性和导航关键信息的准确接收。当然,如果能增加全头枕播报模式就更完美了,驾驶员听歌、同行人休息互不干扰。
相信各位看官都遇到过临时停车时,想回复消息却找不到手机的情况,亦或车辆急刹手机意外滑落后总要翻遍车内各种角落的窘境,特别是光线不佳的夜间,这两种情况总令人崩溃。现在这种尴尬有解了,小米手机用户将手机连接到车机的小米相互连通功能后,可在中控屏快捷菜单的手机控制模块中开启响铃查找,以便通过声音快速定位手机位置。另外,该模块中还能控制手机勿扰模式的启闭。车机手机的双向控制,在特殊情况下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了便利,也减少了上车后额外的手机操作。
临时停车购物或无需全车人出动时,用户都能够在车机中设置“驻车用电保持”的时长(可调区间为15分钟-6小时),开启该功能后空调和娱乐系统将保持工作状态,再次出发时车内温度会更舒适,留在车里的小伙伴也可以看视频、听音乐打发时间。不过该功能会在电量剩余20%时退出,以免电量耗尽无法出行。
卷屏幕、卷语音、卷芯片之后,智能车们的“卷”开始向用车生活的各个细枝末节延伸,比如车载冷热箱。小米SU7的冷热箱与中控台延伸区融为一体,在制冷、制热模式基础上,还提供了静音/均衡/性能三种运行模式,通过手机或车机还可设置离车持续工作时长、运行时间等。相比后装的车载冷暖箱,原厂配置占用的空间更小,远程控制、工作模式设定等也更加人性化。而对用户来说,盛夏回到车内能喝到冰镇饮料的满足感溢于言表。
夏季车辆外户外长时间停放后,车内温度会远高于环境和温度,再次上车时扑面而来的热浪以及座椅、内饰板带来的炙烤相信我们大家深有感触,更加不用说高温对车内物品的考验了。为此小米在车机中预设了车内高温保护功能,并提供激活温度设置,该功能启动后,系统会环境和温度较高时自动开空调为车内降温,同时用户也能开启解锁通风功能,在上车前让车辆主动换气通风。虽然该功能启动后会消耗部分电量,但牺牲一定续航能力,总比开空调半天温度降不下来强,各位看官怎么看呢?
哨兵模式在如今的智能汽车上日益普及,小米SU7也不例外,该功能除了可在用户离车后自动激活,并在感受到威胁时发出警示、拍摄视频,还支持在常用地点附近停车时自动关闭该模式,而哨兵模式拍摄的视频,源自车身智驾摄像头并提供6个视角,在发生意外并造成用户财产损失时,哨兵模式提升了对责任人和赔偿的可追溯性。
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产品,SU7的智能座舱既带来了小米以汽车和出行为中心对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的思考,也能看到友商们“卷座舱”多年后,在业内逐渐普及的功能,从综合体验来说,小米汽车的第一步走的很扎实。与此同时,分屏显示等交互设计、车机与小米手机的互联互通、丰富且实用的原厂配件矩阵,体现出了对用户场景化用车需求的洞察。
有些遗憾的是,我们测试时小米SU7的车机系统(系统版本号1.1.2)与米家智能家居尚且还没有打通,憧憬车上控制家里电器的小伙伴仍需等待一段时间,我们也会在澎湃OS智舱系统与AIoT终端打通后再次来测试与体验。
文章结尾,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我们的评测内容,欢迎各位登录智能座舱评测云平台(或联系(杜女士),邮箱:,我们大家都希望智能座舱评测云平台可以帮助车企,应对快速变化的智能座舱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带给消费者更具实力的智能座舱产品。在这里你能找到我们测试过的所有车型,我们会通过统一的规范标准,进行客观信息的展示、主观评价的说明,以及作为数据支撑的证明材料。最终这些主观评价、数据分数,会进入我们的数据库,生产可用的数据,呈现给大家。智能座舱评测云平台不仅能展示单车评测的各种项目和分数,还能够直接进行对比评测、标杆分析,以及评测体系自定义。